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对话梁希:中国绿色金融要自主创新,避免重走西方“漂绿”弯路 详情

对话梁希:中国绿色金融要自主创新,避免重走西方“漂绿”弯路

亚布力内参 / 2022-06-01 14:07:52

绿色金融如何避免西方漂绿“覆辙”

 
亚布力内参:“双碳”目标带起一股中国企业参与碳中和的热潮,包括推出碳中和时间表、发布ESG报告等,金融机构也在突出自己绿色标签,但如何确保企业的行动真正符合碳中和初衷,而不是“漂绿”?
 
梁希:企业是否真正投入减碳或气候适应,关键看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目前碳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短期价格信号较弱,不足以让企业真正投入。所以中国企业现在口号喊得多,主要还是研究、宣传和示范,要真正大规模减碳还比较困难。
 
不过要注意,现在碳价低,不代表五年、十年以后仍会如此。企业须预测中长期碳价格走势,判断清楚在企业战略和管理上采用什么碳价格。
 
亚布力内参:更直接地说,你认为很多企业的气候行动名不副实,对吗?
 
梁希: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企业行动比较早、做得也比较好,但在缺乏清楚的市场信号时,大部分ESG报告往往只是粉饰橱窗,为事务所、咨询公司多提供一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素材而已,类似给弱势群体小范围送点东西等作为主要内容写进了ESG报告,而不是系统性部署。
 
亚布力内参:绿色金融也是促进企业碳减排的一项工具。你曾表示西方绿色金融体系有“漂绿”问题,具体是指什么?
 
梁希:西方绿色金融发展是自下而上,由一些行业协会发起并制定行业标准,主要是为了树立金融机构的绿色品牌形象,比如认证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这些只是统计性贴标工作,不是真正在促进大幅度减排。但投资者不会想那么多,他们认为买了绿债、绿色基金就促成了大量碳减排,其实投资者回报对于那些绿债与非绿债没有太大区别,对促成绿色项目有帮助但不会特别显著。
 
亚布力内参:为什么这么说?
 
梁希:金融机构倾向找优质客户发放贷款,尽可能找风险低,收益高的标的。可是优质客户的项目,往往是所谓的好项目,商业回报已经足够高,所需资金也通过市场足以解决,不需要额外的公共资金支持。所以,现在的绿色金融只是对好项目进行统计和贴标,相当于给好学生颁奖状,至于发奖状多大程度促进了减排,还存疑。
 
给好项目发奖状,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在信息披露时不能由此误导投资者。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在英国买了一支10万英镑的绿色债券,他的投资经理告诉他,这支绿色债券减少了800万吨碳排放,他拿到了为每年乘坐飞机环游世界带来碳排放的“赎罪券”。我朋友以为是他促进了减排,其实这跟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即便没有他的投资行为,这支绿债仍然会在市场上顺利发行。
 
亚布力内参:西方这个“漂绿”问题解决了吗?
 
梁希:没有,他们也一直忽略了。
 
亚布力内参:你认为真正的绿色金融产品应该什么样?
 
梁希:一方面,可以继续鼓励对商业可行绿色金融项目进行各种贴标,但告诉投资者,购买行为并不带来直接减排。另一方面,对原本在商业上不可行的绿色项目,通过对金融工具进行识别、精准引导政府和政策性银行支持、给予优惠政策,使它在商业、技术上变得可行,这种产生实实在在增量或“额外”气候效益的金融支持更有意义。
 
亚布力内参:如何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具有真实的“额外”气候效益?
 
梁希:需要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气候额外性,即真正促进了减排或提升了气候适应能力。二是财务额外性,即在财务回报、产品或技术上需要额外帮助。这种项目可以通过贴息、碳市场、碳金融等工具强化支持。
 
如果一个绿色项目没有监管障碍和技术难题,产品质量和商业回报也很好,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宣传,但没必要再用公共资源支持该项目,否则就好比给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好的富豪发放救济金。
 
现在政府、企业以及基金会的公益和公共资金大量投入碳中和领域,需要避免这些资金被投到商业回报已经很高的绿色项目,避免浪费公共资源。气候资金缺口需要弥补,也需要提升气候资金的使用效率。
 
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要发挥好金融专家的作用,优化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商业金融机构没有根本动力做这些事情,它追逐低风险、商业回报最大化。因此,应该强制金融机构向市场披露更准确的气候相关信息,真正面对和解决气候问题,而不是做一些门面上的事。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