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宏观经济政策对促消费的作用
《红旗文稿》2025/14 / 2025-08-01 17:39:40
消费是居民购买行为,反映的是经济活跃程度和发展状况,促消费历来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当前,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我们要在理论上深化认识、实践上把握方向、工作中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好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的多种职能作用,持续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不断降低消费成本,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全面实现提振消费稳经济的目标。
一、深刻认识宏观经济政策对消费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提振消费,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提振消费,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实现促消费稳经济的目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是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是否动力强劲、总体匹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这就需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需要着重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首,强调多措并举提振老百姓消费。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作为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的着力点。这充分表明政府正以更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来促居民消费、补消费短板。“提升消费能力为主”是聚焦消除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突出短板,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等,从根本上减轻居民的刚性支出压力,目的是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加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相比增量消费政策的短期性,以消费能力提升为主的政策,能够持续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形成促进内需可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内生动力。
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消费预期、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高水平消费可以有效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元化的需求。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消费品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当前,各级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消费、提倡高水平消费。在物质消费方面,努力促进更高品质的食品、服装、住房等产品的生产建设;在服务消费方面,努力促进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加快向高水平迈进。例如,发展为患者提供更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高端医疗服务,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优质文化旅游服务等。提高消费品供给水平离不开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高质量、高效益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通过高质量生产投资活动的全面活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全面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当前,居民消费仍然存在不少后顾之忧,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消费欲望不高。因此,政策取向应加大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建设投资力度,全面提升我国水网、路网、能源网、城市地下管网、保障性住房体系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水平,使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覆盖水平大幅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产品服务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加快补齐人民群众在出行、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突出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显著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消费者信心,释放长期消费潜力。消费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稳定消费者信心、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我国长期而稳定的促消费政策将消费置于生产与分配的辩证统一中,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着眼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供给结构、完善消费环境等。这些举措既回应了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对提振消费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我国的促消费相关经济政策不仅强调增加居民的收入,还注重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居民生活后顾之忧,进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注重以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较快推进为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创造条件,以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聚焦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以系统化思维综合施策提振消费。今年上半年,我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密集推出一揽子政策举措,有力促进了需求扩大、消费增长、预期改善、活力释放。“三驾马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31.2%。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到,消费已成为促进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动力,正是由于我国宏观政策落地显效等因素,国内市场释放了大量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