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冯俏彬:应正确认识从“短期救助”到“中长期恢复”的财政政策选择 详情

冯俏彬:应正确认识从“短期救助”到“中长期恢复”的财政政策选择

综合开发研究院 / 2020-05-08 17:00:44
 
冯俏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
冯俏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
 
理解各国政策背后深层次的意图、代价和相关政策后遗症,将有助于中国自身的政策选择。大多数国家对于此次疫情的定义是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并认为所造成的影响冲击只是短期的。基于此,各国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经济社会制造出一个“保护垫”和“缓冲区”,以防止社会动荡与经济体系的分崩离析,并寻求疫情后经济社会秩序实现最快恢复。“短期”和“保护”是理解各国财政救助政策的两个关键词。但政策实际效果还是高度依赖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如何处理大规模刺激政策后留下的巨额债务,以及后期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仍是各国政府需正视的现实问题。
 
中国下一阶段的财政政策应强调“改革救市”,而绝非仅是“刺激救市”。下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将聚焦于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专项债和发行特别国债三大领域。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普惠性和针对性并重。救助的重点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和困难群体,但同时也可以推出更具有普惠性质的中长期改革措施。二是短期需要和长期发展并重。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处于“放缓”阶段,因此政策主要以中长期恢复为主。政策力度、着力点和政策手段都和疫情“遏制”阶段有很大不同。三是国情不同,政策重点也不同。相比欧美国家通过设置SPV收购资产,中国也有直接购买企业资产的需要,但基于庞大的国有企业做稳定锚,中国可重点集中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及民营企业等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四是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即使通过财政政策提高赤字、提高债务,仍应想办法提高财政资金金融化使用的比例。
 
文章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