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黄奇帆出新书:治渝十五载,称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才是终身的事 详情

黄奇帆出新书:治渝十五载,称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才是终身的事

南方都市报 / 2020-08-23 17:21:33
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所著新书《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出版。黄奇帆从2001年开始担任重庆市副市长,至2016年卸任重庆市市长,在渝工作十五载。
 
黄奇帆出新书:治渝十五载,称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才是终身的事
黄奇帆新书《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封面。
 
书中不仅记录了黄奇帆主政重庆时期重大经济实践背后的故事,还系统总结了他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的理论思考,并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的难题,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
 
“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这确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感悟。”黄奇帆在自述中称,这么多年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早已成为他自己的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物简介:
 
黄奇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他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委员会主任。2001年调任重庆,长期担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2016年卸任重庆市政府市长。
 
巧招把内陆地区缺乏的电子产业引入重庆
 
20世纪90年代初,黄奇帆主动向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请战,到新成立的浦东开发办工作。上任后头一件差事,就是牵头制定中央“十条政策”的贯彻落实举措。他自称,当时浦东开发开放政策力度之大、含金量之足是十分罕见的,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外资市场准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其中已见端倪,并收获了很好的成效。
 
2001年,黄奇帆溯江而上,到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工作,担任副市长一职。当时的重庆,主导产业重,经济能级低,面临“东北现象”和“西部特征”的叠加,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重庆市是如何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黄奇帆在书中讲述了几个生动的故事。
 
2008年,内陆地区尚不存在电子产业,“拦路虎”之一是物流——把零部件、原材料从沿海运到内陆一般要历经2000千米,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高昂。地处内陆的重庆要发展电子产品,就要把零部件、原材料本地化,实现企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一体化。
 
重庆市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一边跟惠普董事长商谈,如果对方把3000万台电脑的生产订单转移到重庆,就保证两年内在对方厂址的1小时路程之内配套1000家零部件厂,共同形成产业链集群。与此同时跟富士康签下1000万台惠普电脑的整机生产订单,前提是富士康将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厂商引进重庆。
 
事实上,零部件企业只要到了重庆,不仅可以完成1000万台电脑的生产订单,而且可以为更多生产企业服务。两年内,重庆达成了当时承诺的目标,拥有了1000多家电脑零部件厂商,并相继吸引了除惠普外其他六七家世界知名品牌的电脑厂商,每年生产6000万台电脑,多年保持产量稳定,占全球电脑生产总量的1/3。
 
重庆市的电子产业发展起来后,需要大量的液晶面板。而当时京东方的技术世界领先,市场前景广阔,但缺乏资金。重庆承诺帮助其筹集资金。京东方定向增发100亿股股票,每股2元多,由重庆企业买入,实现了200亿元投资,再向银行贷款140亿元,共计筹资340亿元。
 
由于企业效益好、利润高,京东方的股票由最初的每股2元多涨到了每股4.5元,最高的时候甚至到了每股6元。在其股价为4.5元时,重庆企业将100亿股卖出,收回了200亿元,另外的250亿元并未被市政府征用,而是继续投资京东方,用于研发第六代柔性液晶面板。
 
户籍制度改革关系到生产力和人口红利
 
书中还记录了黄奇帆在重庆市进行的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实践。不仅有丰富的地方经验,而且有超越一时一隅的大思路。
 
关于城乡土地资源配置问题,黄奇帆认为,一个农民在农村的宅基地用地平均为250平方米,城市建设性用地平均为100平方米。但农村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没有退出,城市发展又需要建设用地。为实现城乡建设性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总体平衡,将闲置的农民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地票)作为土交所交易的主要标的物,在重庆市域内将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宅基地产生的货币价值成为农民的原始资本,农民进城了,耕地总面积也并未减少。
 
关于人口红利问题,黄奇帆的角度同一般经济学家也不同。他认为,中国还有近3亿农民工,由于不能落户城区,导致劳动寿命减少了约一半。所以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问题、人权的问题、对农民关爱的问题,同样也关系到生产力问题和人口红利的问题。
 
关于铁路运输问题,黄奇帆认为,因为把货物转移到火车上很麻烦,大家就把货物装上汽车,进行长途运输,而汽车运输的成本是火车的3倍。但过去几十年各地开发区公共设施“七通一平”中,很少通铁路。事实上,只要一家企业有几十亿元产值,火车就要开到厂里去。现在产值几百亿元的企业的货物运输,全靠卡车拉,这些都是不经济的。
 
关于债务重组问题,黄奇帆也敢于触犯禁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坏账欠债的困难企业拿出整改的具体方案,如果只是把债务包层层转包,那是务虚、套利。比如,银行有100亿元坏账,企业把这100亿元打包按20亿元卖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把大包拆成小包,最后按30亿元又转出去。如果是这样的层层转包,最后接盘的人有什么能力帮助企业完成债转股或债务重组呢?倒霉的还是实体经济。
 
“黄奇帆先生似乎并不总按常理出牌,但他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却使我叹服。他是中国‘能员’‘干吏’中的佼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作序评价。
 
“思考经济问题已成为我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晃就是50多年。回想这50多年,我绝大部分时间在从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中心议题大多是经济方面的。”黄奇帆在书中的自述中提到。
 
工作之余,闲暇时光,黄奇帆称自己最多的放松是浏览国内外财经新闻,最好的享受是阅读财经类书籍,最大的乐趣是从各类财经事件中发现规律、察觉大势。退休后,身边的家人、朋友劝他好好享受生活,但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早已成为他自己的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
 
近几年,黄奇帆经常就中国经济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公开分享自己的观点。他介绍,他对自己的每一次演讲、每一篇文章,开列了5条“负面清单”。一是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尽己所能做好中央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二是不讲没有经济学理论依据的“山海经”,呈现的观点要遵循经济学的基本逻辑,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常识。三是不搞脱离实际的“空对空”,以问题导向立论点、摆论据、做论证,努力让听众、读者有所思、有所获。四是不当拾人牙慧的“搬运工”,发表观点必须道人所未道,在角度、高度、深度上下功夫。五是不做重复的报告,只选取一些重点活动、特定主题参加。
 
黄奇帆至今记得,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这确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感悟。”
 
他称,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经济学早已成为他的良师益友,伴随他事业的发展,带给他思考的乐趣,指引他看遍经济现象的万千风景,走过经济改革的万水千山,结下了一段段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不解之缘。
 
“而今的自己虽然已近七十年岁,仍愿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不断探寻经济学真理的迷人光芒,不断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奇迹。”黄奇帆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