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马光远:房地产应把握数字化+绿色的主流方向 详情

马光远:房地产应把握数字化+绿色的主流方向

2021-07-29 13:30:01
在全球局势动荡和经济格局洗牌的时代背景下,谈到经济发展,必须要兼顾经济总量的宏观涨落和各产业规模的发展趋势。在中国,“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一经确立,便迅速辐射到千行百业。那么,哪些行业受到影响最大?行业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绿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哪里?政府和企业要如何行动?
 
7月18日,由银麓科技主办的“银麓绿色建筑减碳平台启动大会”在成都成功召开,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银麓绿色建筑减碳平台发起人顾云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分会理事长王清勤、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协会委员会主席克劳斯·特莱普特、银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雷若冰等顶级专家同台交流,吸引了碳中和产业基金、中国百强房企、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企业、智能化企业、日本长者旅居酒店等行业的百余位卓越企业代表参与。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作为“银麓绿色建筑减碳平台启动大会”重磅嘉宾,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独家思考。
 
被低估的房地产,正承担起“双碳”战略的主赛道
 
在主题分享中,马光远先生对双碳战略给予高度肯定,他在主题分享中首先定义““双碳”宏伟战略是一场理念的革命、产业的革命、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革命。”也就是说,“双碳”目标的实现要从理念层面彻底革新,抛弃原有的规划与模式,开启新的市场与增长规则。
 
而践行这一蜕变的,除了政府引导,更要靠广大产业链同仁,在规划、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商业模式等全链路中不断实践和创新。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一方面要承担经济增长的“传统”职责,另一方面,还要作为践行绿色减碳的示范标杆,这个考验对于本就处于下行趋势的房地产而言,难度不言而喻。马光远先生对此抱有很大期望,持理性分析和积极态度。
 
从客观层面看,去年房地产快速下滑对整个经济数据带来强烈波动,而后针对限制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井喷式”出台,但在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仍有顽强回暖,这至少说明房地产在过去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积累了足够的应对外部挑战的韧性。也正是基于此,房地产才能够继续胜任支撑国民经济、带头实践“双碳”的综合使命。
 
但同时,马光远先生指出,“双碳”政策无论在哪个行业落地,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底盘,若行业本身处于高度动荡的态势中,政策的推行也极有可能大打折扣。对于房地产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增量规模和丰富的建造场景,绿色减碳和绿色经济便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发展是“流”,政策是“源”,绿色经济、绿色建筑都要在房地产业中得以实现,营造一个较好的经济环境是必要的,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是必需的。
 
房地产如何把握“双碳”战略?聚焦“智能+绿色”的转型机遇!
 
跨越当前的风险周期和艰难时期,房地产除了依靠外界“补给”,更要靠内部主动“打破”。
 
马光远认为,中国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就是房地产,而未来房地产创新最重要的两个机遇就是数字化和绿色。房地产若要把握住这两个机遇,不仅要由内而外打破传统理念的桎梏,更要深刻理解数字化、绿色与“双碳”战略的内在关联。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对于每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讲这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马光远表示,中国房地产如今面临几点明显的现状,一个是“房住不炒”,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是数字化,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渐追平领先者;一个是老龄化,老龄社会的经济需求有待挖掘。而这些转变,都与“双碳”战略、绿色经济息息相关。
 
首先,数字化作为国家政策层面经济换挡的新主力,数字经济已深入渗透“产业数字化”的各个方面。房地产也是实施数字化最佳的应用场景,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消费物联网,房地产始终作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中枢承载体。
 
其次,更深一层,数字化不仅是实现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绿色低碳的有力抓手。整体在房地产领域贯彻“双碳”,它既包括绿色建筑,也包括绿色生活方式。未来的建筑应该是数字建筑,包括装配式建造、BIM技术、三恒技术,都是数字化在房地产的应用结果,智能+绿色将为房地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最后,中国的老龄化,则是促进低碳发展的另一大推力。马光远认为,低碳一定要跟老龄化结合起来,老龄化并不仅仅代表省电省用的落后,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在低能耗的条件下实现舒适宜居。这是从市场层面推动房地产建造和使用过程的绿色减碳。
 
马光远先生基于对多年来对中国宏观经济、全球经济走势的长期观察,总结了房地产的几大判断和期待。他再次强调,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支柱地位不会改变;在存量时代,房地产应把握数字化+绿色的主流方向,在价值链洗牌中抓住机遇,共同实现“双碳”宏伟目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