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黄奇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特点 详情

黄奇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特点

2022-11-21 13:55:00
近日,复旦大学教授、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兴业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会中如是说道。这位有着深刻积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透彻观察的学术顾问,就如何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一场一个多小时的演讲。通篇内容虽然有些学术,但对于快速、系统的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做投资的人,尤其是管理大资金者,更不应错过。
 
黄奇帆首先结合中国国情总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特点,他表示这是一个超大规模人群发展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化。
 
而这五个特点又决定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形成六个方面的发展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其核心的内容是保持一定的实体经济,以及制造业。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因为制造业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老百姓共同富裕的保障,更是老百姓充分就业的基础。
 
其次,在建设沿海和内陆健康发展的城市群环节,黄奇帆还谈到了“一带一路”。
 
他表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修了一条中欧铁路,而是改变了工业文明以来,海洋经济独打天下的局面。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群将出现沿海的海港城市群继续发展,内陆的陆港城市群随着“一带一路”乘风破浪的发展。
 
以下,是黄奇帆教授授课的全部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六个方面的体系构成》。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点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下的一个现代化发展的事业,它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既具有人类文明300年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也具有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超大规模人群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有14.1亿人,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个超大规模人群的现代化。同时,它也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为我们党的初心就是要带动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同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
 
最后一个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五个特点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形成六个方面的发展模式。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其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是高标准的商品市场体系,它包含着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全过程。
 
第二个层次是要素市场的体系,包含着要素的配置、定价、流转,以及要素各方面的使用价值发挥。
 
可以很确定的说,我们国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高标准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趋于完善。在1980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百分之九十几的商品都是由政府来定价,政府来配置的。比如说一个火柴盒,两分钱一盒,要调成三分钱,要经委主任办公会通过,再报到市政府常务会通过,还要经过市人大常委会通过。
 
也就是说,每一个定价的变动都具有立法效应,那么千千万万的商品如果都要这样来调价、来确定的话,可见经济会有多僵化。现在可以说中国97%以上的商品都是由市场来定价,市场来配置的,市场的供求形成各种各样消费流转的全过程。
 
所以,市场是决定商品流转、配置、定价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只是做好服务。
 
只有2-3%的商品,比如粮食、药品基本由市场定价,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干预或者配置,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政府行为、主导意见在起作用。但总体上,从商品层次来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们现在要补课的就是要素市场的配置问题。要素市场跟商品市场不同,商品市场可以千千万万种,但全世界、全中国能被称之为要素的商品,实际上就十七八种。
 
比如说能源是一种要素,里面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原材料也是一种要素,地下的矿产,比如铜矿、铁矿、铝矿。土地也是一种要素,资金也是一种要素,技术也是一种要素。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数据也构成一种要素。但要素的交易总量比全世界百万种商品的交易总量规模还要大。因为任何商品的买卖都是我付了钱,东西归我,然后我把它用了,这就是一次交易,或者两次交易。但是,要素市场各种要素的买和卖,在每一个方面都可能把它延伸成为交易的交易的交易,比如把它买来以后囤积在那,然后三个月换手了三五十次。
 
所以,十七八种要素构成了全世界的要素市场,而每一种元素的交易是几十万亿、几百万亿,要素市场远期贸易、期货贸易,以及各种交易量是天文数。
 
要素在交易当中发现价格,也在交易当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素市场能够对社会、对人类,对各个国家产生五方面的功能。
 
第一,使得要素市场的秩序规范。
 
第二,要素的定价比较符合规律。
 
第三,由于要素的巨额交易,会产生几万亿、几十万亿,甚至几百万亿资金的集中和分流。
 
第四,要素市场也会形成各方面人才集聚的中心地。
 
第五,要素会使得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我们国家的要素市场在90年代就开始酝酿发展,比如郑州粮食交易所,大连粮食交易所。也包括上海2008-2009年建立的石油天然气交易所,还有新华社在2010年前后在上海建立的交易所,这当时是仿制美国彭博社建的交易所。上海这两个交易所也发展了十三四年,但这两个交易所目前还没有真正对中国天然气、石油的交易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力。
 
因为中石油、中石化每年进口的几亿吨原油天然气,都是在场外跟世界交易所和市场直接购买的,没有经过上海的两个市场,所以这两个市场还不构成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主战场。
 
当下世界,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交易场所,排在前五的分别是纽约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英国伦敦交易所、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以及新加坡石油天然气交易。新加坡交易所是2008-2009年开始创建的,十几年下来它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全球第五的能源交易所。新加坡才400多万人,石油天然气自身消耗并不大,但它却是整个亚洲天然气交易、石油交易的定价场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在要素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欠缺,没有真正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没有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性枢纽市场。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3月专门发了一个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我认为这是今后十几年中国要素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专门讲了要推动中国的劳动力交易市场、土地市场、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资源的要素市场。还有资金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银行信贷、保险等市场,以及技术市场、数据市场等等。
 
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包含商品市场、要素市场。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中心。当下美国的经济GDP总量当中,它的制造业只占11.5%,欧洲的制造业占欧洲GDP的15-16%。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体系中,制造业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他们的经济体系是脱实向虚的。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美国欧洲的这种产业体系的道路,应该保持一定的实体经济,特别是要保持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老百姓共同富裕的保障,以及老百姓充分就业的基础。制造业的产业链也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安全支撑,制造业的发展更是一切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各种原始创新的发明如果只是在自然科学里不断的论证,没有转变为生产力,是无法推动人类发展的,所以制造业也是科研创新的一个关键所在。
 
我们都知道制造业的发展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由此而言,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直接作用,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的经济,中国的GDP结构,制造业的比重不能太低。去年中国制造业的比重是26%,二十大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大体上在2035年以前,中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能低于25%。
 
到2050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时候,我们的制造业不能低于20%,只有这样才能长治久安。这里边有个逻辑,如果我们的制造业在25%左右,跟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采掘业和建筑业,这两个在GDP里会有10个点,这样形成的第二产业工业就有35%。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经济出现了三个特定的服务概念。
 
第一,当今世界的贸易、零部件、原材料,各种中间品的贸易,占整个贸易的比重从40 年前的20%多,现在已经到了70%。
 
第二,40年前,我们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5%,现在的服务贸易已经占全球贸易的35%。
 
第三,我们现在每一个工业制品,随着智能社会、智能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制造品商品,每一个硬件、终端,看起来是一个机器结构的东西,但实际上它里边软件服务品的价值,占终端构造的40-50%。
 
比如手机,看起来是一个终端,但它里边的各种知识含量,服务业的价值和软件的价值,占这个手机价格的50%左右,笔记本电脑、电视机这些显示器也是如此
 
所以,跟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零部件设计、原材料设计、物流、运输、销售、安全、维修,以及它的镶嵌技术,各种服务贸易镶嵌在货物贸易,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相叠加,各种硬件产品里又镶嵌了各种服务。最终形成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会占GDP15%左右。
 
如果一个国家的GDP里25%是制造业,35%是工业,50%是和制造业强相关的,15%的生产性服务业叠加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50%和实体经济强相关的内容。再剩下50%的GDP,农业可能五六个点,房地产五六个百分点,金融业也五六个百分点,贸易、零售六七个百分点,各种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包括教育、卫生、医疗,以及各行各业,一起构成了50%。这样形成的一个国民经济结构,就可以体现党中央说的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它有别于美国人的制造业只占11%,以后这个数字可能更低,尽管它现在想重振美国的工业,让美国工业重新回到美国,但实际上已经回不了头了。从特朗普到拜登,七八年以来,在这方面有目标、有要求,但没有任何成果。所以我们不能走美国经济那种脱实向虚的道路,我们要走的是实业兴国,合理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有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科技创新包含着三个方面。第一,0-1的阶段,就是原始创新,基础创新。第二,1-100,这叫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第三,100-100万,是指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形成巨大的独角兽,新兴的产业体系。这三部分缺一不可。
 
我们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整个国家高度重视科研创新,研发费从1990年占GDP的0.2%,经过这几十年,到现在已经是占GDP总量的2.4%,三四十年比重上升了10倍。同时,我们的GDP总量从1990年的3万亿,变成了114万亿,涨了30多倍,30多倍的总量比重再加10倍,所以我们的研发费30多年增加了300多倍。现在中国的研发费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从第3名到第10名全部的研发费总量,还没有我们一个国家的研发费多。
 
所以,研发费大幅上升应该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也使得我们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但如果研究一下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科创体系,我们还有三个缺点。第一,我们的研发费尽管世界第二,但没有合理的集中用于基础开发,尤其0-1的原始创新开发。在这方面,我们的研发费只占全部研发费的5%-6%,2000 年的时候5%,去年达到了6%左右。世界发达国家、G20国家用于基础开发的要占20%,所以研发费对于重大科技攻关的项目不够集中。在这个意义上,投资比较分散,也因此中国在人类前沿阵地的研发投入上,在国民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研发费投入相对不足。尽管是世界第二的量,但在重点环节、高科技环节、基础研发环节,我们的投入量比发达国家要少得多,这是一个短板。今后中国式现代化要把这一块短板补上去。
 
我认为到2025年核心环节和高科技环节的研发费,占整个中国研发总量可能达到10%,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到15%,2035年达到20%,也就是达到现在G20国家发达国家研发费投入的比重。
 
第二个环节就是1-100,转化创新的环节。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一直推崇的目标,也一直是这么要求的。但为什么我们的生产力体系,科研创新体系,转化率始终不那么高?为什么我们每年有几千个省级以上国家级的科学进步奖,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效不那么明显?我们规定科研成果,专利70%给科学家,但为什么这十几二十年来,科学家因为自己的发明而收入几十亿,几百亿的很少?
 
主要原因就是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没有产生具体的效益。
 
科研提成哪怕有70%的专利权,如果专利权的实际效益是零,所以还是零。之所以转化不够,主要是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制度说,谁把这个专利权转化了也拥有专利权。美国有一个50年代初形成的法律,叫拜杜法案。该法案规定,只要在美国,任何创新发明产生了成果,1/3的效益归投资者,1/3的效益归发明者,还有1/3的效益归转化者,如果转化者就是发明者自己,那么2/3归这个发明人。但往往发明人智商高,他能突破(技术),可转化需要更多的是情商,了解社会实情,了解社会需要,了解这个高科技怎么能够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有各种跨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
 
在这个意义上,很多转化实际上不是发明人转化的,发明人继续发挥他的长处,而转化人不断地把发明人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来说,各种发明创造并不是100%都会转化为生产力,平均的转化率40%-50%,有的科学发明创造可能一两百年以后也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但我们又需要只争朝夕的去把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如果说欧美的转化率在40-50%,那我们国内这些年基础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转化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少了一个拜杜法案。我们可能搞了很多很多的孵化器、科创中心、科技园区都希望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然后找了很多很多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到孵化器来研究转化的问题。但其实杀鸡用了牛刀,缺少真正的能转化的体系,所以要补上拜杜法案这样的一个概念。
 
不是把科学成果70%产权都归之于发明人。实际上你把30%给发明人,30%给转化人,最终使得这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形成趋势,最终整个社会、投资者、发明人、转化人共同收益。
 
第三个环节,已经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怎么样大规模投资,形成大规模的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力,形成独角兽。这需要科创板之类的资本市场,需要上市公司收购兼并,需要各类私募基金、风投基金、ABC轮不同阶段的投资。这个过程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科创板已经出台,各种私募基金和风投基金已经形成接力棒,开始往这个方向运转。
 
相信今后十几年,中国在0-1 的投入比重上,会赶上欧美G20国家的20%。相信中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上也能赶上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有30%,甚至40-50%的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也相信我们的科创板和私募基金、产业基金能在资本市场上挖掘出更多的独角兽,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的科技创新体系。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还要形成一个沿海和内陆健康发展的城市群
 
中国式现代化还要形成一个沿海和内陆健康发展,和谐发展,良性发展的城市群。
 
我们可以说现在中国的城市群主要在沿海。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以及沿海的几十个沿海开放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工业文明300多年来海洋经济、海权贸易形成的海港城市,以海港城市为中心构成了沿海的城市群、都市圈。
 
内地距离沿海上千公里,所以沿海的开放度在过去几十年、几百年难以辐射到内陆,梯度效益就很差。但是,最近10年,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这不仅仅是修了一条中欧铁路,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工业文明以来,海洋经济独打天下的局面。也就是海权经济和陆权经济,海港城市和陆港城市双管齐下,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将会在世界出现。我们现在看着地球仪,就会想到200多年前的一本书叫《世界岛》(其概念来自于麦金德于1902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的文章历史进程中的地理要素)。
 
这里面讲到一个概念,在两三百年前的五大洲四大洋,只有欧洲和亚洲是互相连成一片大陆的,这片大陆在地球仪上就叫做世界岛。在那个时代,其他的地方不管是美洲,还是非洲,都是蛮荒之地。真正的世界中心就是欧亚大陆桥构成的世界岛,这个世界岛占世界贸易的60%,人口的60%, GDP的60%,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在。
 
在海洋经济、海权文化的300年中,世界各个国家互相之间不做贸易了,就是因为陆权大规模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发展起来。
 
“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把世界岛的陆权用铁路、高速公路连通起来。所以,“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海洋经济、海洋贸易的单极文化,形成了海港、陆权双管齐下的贸易体系。在这样的一个贸易体系下,沿海的三大城市群继续会受益于海洋经济、海港经济、海权文化、海权贸易的影响,继续发展。但是内陆的西安、成都、重庆、郑州、武汉、长沙,以及西南的云南昆明、大理、南宁、贵阳,他们将得益于陆港经济,陆权贸易的发展而崛起。
 
陆港经济最终会影响世界贸易多大的量,或者说影响中国贸易多大的量?
 
当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六万多亿美元,其中20%的价值量也就一万多亿美元,是航空运输带来的,其他的近五万亿美元,都是海洋的。因为陆权贸易还很少,但自从有了中欧铁路,西向、北向的三个出口截止到去年已经有15000个班列,一个班列拉100个集装箱,加在一起就是150 万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是10万美元。中欧铁路去年运输贸易量是1500亿美元,占整个中欧贸易6000多亿的1/4。
 
再过10年,中欧的铁路往西的、往北的,有哈尔滨出口、阿联浩特出口、新疆阿拉山口出口、霍尔果斯出口的,这些铁路如果再翻一番,那可能中欧贸易就是3000 亿美元。10年以后,也许有八九千亿美元,如果陆权贸易有3000多亿,海权贸易也有3000多亿,还有大概2000多亿是航空贸易。这几千亿美元当然会带动郑州、哈尔滨、沈阳、以及内陆的西安、乌鲁木齐等等。
 
另一方面,我国现在还在发展中欧铁路的南下通道。南下通道有两个范围,一个是从重庆到广西,然后铁海联运到新加坡的。还有一个就是南亚铁路。南亚铁路有三条,一条是通过越南,一条是通过老挝,还有一个到缅甸。这三条铁路,到越南铁路2014年已经修好,到老挝的铁路现在修了一半,去年总书记出席了中老铁路的通车仪式。老挝过去就是通过泰国、马来西亚到新加坡。
 
这三条铁路,理论上每条铁路最后达到运输状态的时候,可能一年至少有1万箱,三条铁路就是3万箱,大体等于3000亿美元的贸易量。当今中国和欧盟十国、南亚地区的十个国家,有8000 亿美元的贸易,除了1000多亿美元是空运,还有6000多亿美元通通经过海洋运输,绕个大圈子到沿海地区。
 
反过来,中国的货物也同样从沿海运到东南亚。但东南亚跟我们西南地区有5000公里的交界线,完全可以有高速公路,有铁路直接过去,这很短的几百公里、几千公里距离,就已经可以辐射整个中国的西南和中部地区了。
 
所以,南亚铁路的路权经济也将改变云南昆明、大理、广西南宁、成都、重庆等内陆城市群的发展,内陆陆港城市的发展。
 
“一带一路”改变了中国的贸易格局,使得海港经济和陆港经济双管齐下,“一带一路”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贸易格局,从300多年前的海洋文明,转化为海洋文明和陆地文明的双向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群将出现沿海的海港城市群继续发展,内陆的陆港城市群随着“一带一路”乘风破浪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群构架。陆港城市群和海港城市群,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内在结构。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要解决好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要解决好乡村振兴,农村富裕,缩小城乡差别,保持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自然风貌。中国的农村发展要解决好两件事,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其中导致东西部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禀赋。从哈尔滨到昆明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东南面每年下雨量在1000-1800毫米,在西北边的下雨量在200-800毫米,西北边由于水量小,一年到头缺雨少水。 
 
这种情况下,要西南、西北像东南沿海一样的精耕细作搞农业是搞不起来的。要像东南沿海那样的城市经济管理各行各业也很难,要与自然界斗,还真不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不是说沿海的领导干部,沿海的企业运行方法,沿海的农村运行方法,移植到西部就可以解决的。在西部,要通过科学技术生产力,中国这20年西部大开发,本质上用的是五个"大"工程。
 
第一,西部大开发项目,一定是大资本投资,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几千亿。第二,既然是大资本,那就是有大企业集团,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国家级的大集团在运转。第三,大资本、大企业运作,是高科技现代技术。第四,覆盖大市场。第五,一定是大系统工程配套。
 
所以,如果在西部搞农业,更多的是比照以色列的大棚。一个大棚每亩地投入30万人民币,每亩地产出每年达5万,是比较稳定的。沿海投入小,每年产出也就是一千多块,经济作物两三千块,它可以有20倍的产出,所以最终大棚菜如果种一万亩,你可能要投入30亿,但五六年能收回投资,然后再持续的运转,而且节水、节约劳动力。
 
所以,这种项目就符合人少地多,又是戈壁滩,又是干旱,没有水长不出庄稼,但可以利用空间搞大棚滴灌来解决问题。 再讲一下太阳能。 青海搞了一个700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站,差不多有4000万千瓦的装机,一年如果有1500小时的话,就是600多亿度电,几毛钱一度就是一千几百亿,这就可以为青海提供GDP。 中国西北五省有16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只要利用里边的4 万平方公里,覆盖太阳能,一年就可以生产8万亿度电。两毛钱一度电的话,8万亿度电就有16000亿,西北五省加起来不到一亿人口,人均 DGP差不多2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各行各业。
 
所以完全按照五个“大”工程的概念去干,城乡发展的人均GDP有可能会超过东部的人均GDP,就像阿拉伯地区全是沙漠,但有石油,所以阿拉伯人均GDP的富裕程度是超过欧美的。这就完全可以看到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禀赋。如果按照原来东南地区的概念去推算,搞10-20年,跟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两三倍的差距,但如果这20年按照五个“大”工程来搞,完全有可能再过十几年,西部的人均收入超过东部。
 
2000年的时候,西部大开发,刚开始的时候,东西部之间差距是1∶3.6,现在是1∶2,我绝对相信再过十几年,东西部差距变成1∶1,甚至西部高于东部。这个意思是与天斗争,与大自然斗争要靠现代生产力,要靠国家集中统一的体制、意志去推进。
 
现在西部大开发搞西气东送、西电东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东数西算等等,各种工程项目都体现了这五个“大”,大科技,大资本,大企业,大市场,大系统工程匹配。 另外一方面就是东南地区现在的农村也比西北要好得多,它的城乡差距还是比较低的。这里边有个问题,就是我们似乎规定农村的农民只能搞农业,曾经八九十年代农民搞乡镇企业,觉得乡镇企业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多,后来乡镇企业到了新世纪以来几乎全都关掉了。 各个省在八九十年代,经委下边都有一个乡镇企业局,现在31个省的乡镇企业局都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农村的农民就不能搞农业以外的工业、服务业?
 
浙江人给了我们一个共同富裕的启示。 现在你到浙江去,到县以下的各个村社、大队、乡镇去看,就会发现几乎浙江每个村里,如果有300户居民,这300户里可能有270户是自己有一栋楼。一楼是个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二楼是主人卧房,三楼是小孩住的,四五楼就是外来农民工住的。中西部地区至少有五六十万的农民,他们不是到宁波、杭州、温州的城市里打工,而是在浙江的农村,农户家里打工。同样是在干工业的事,但他住在农民家里。
 
一户农民雇三五个外地民工,搞自己第一产业的产品深加工,不是在搞矿石采掘的深加工了,也不是在搞电厂、机器厂、钢铁厂,都是和第一产业有关的,比如丝绸,做丝绸深加工的产品。
 
总之,做的都是和当地第一产业有关的深加工,售价高,然后一村一品,一乡一品。
 
怎么解决购买问题? 现在到浙江的农村里,可以看到几十几百或几千几万的农户家里,都是一个大哥坐在房间里在直播带货。他只带自己家里做的产品,在视频上对着全国各地推销,一有订单,就下达到作坊生产。
 
怎么运出去的?浙江现在每个村都是高速公路,几乎是村村通,只要一个电话,城里的物流公司和快递就来把他的货带走,隔了两天就运到全国各地。原材料采购,如果需要从外边过来,也是快递,所以互联网跟农村的农业结合,变成了农村的“1+2+3”。也就是说,农产品深加工是工业,是第二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是第三产业。
 
如果中国农业一年销售了1万多亿斤粮,卖了2万亿,产品被深加工一下有了附加价值,就变成4万亿,在卖出去的时候价格差再来一点,变成6万亿。农民搞农业生产的GDP只占中国100万亿GDP的6%,如果“1+2+3”来一下,就不是6%了,就变成18%或者20%了。这个时候,这些农民的劳动收入也就增加了。
 
我去看了,至少30多个浙江乡镇以下村办的各种各样的企业,他们的大队长、村长不搞工业,变成了另外一个包工头。两百多户农民家庭本来有的承包耕地,都租赁给这个大队长,这个大队长的就专管农业。他又去内地找百十个农民工,把这个几百上千亩的地给做好,大队长、农民工、农户都得到一定的收入。
 
这就是农村共同富裕很重要的一个板块,也就是让农民从农业发展转化为既有农业,工业,又有服务业。但“采、加、销”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让农民在农村里搞城市的工业,也不是去搞城市百业千行的服务业,就搞“采、加、销”一体化,在日本把它叫做六次产业。我们甚至可以说,凡是把当地农产品深加工,并且卖出去的这些企业都应该免税。
 
事实上,整个中国从2005年以后,农村就没有税务所了,我们的税务所都是存在于两千多个县,三万多个乡镇,每个镇的镇公所有一个税务所。现在的农业不收税以后,千万个镇里边的税务所都撤销了,城里的税务机构不可能跑到农村,所以这就是个免税系统。
 
 所以,浙江人致富是农村富裕城市,做农民都并不想到城里去打工,共同富裕的样板在浙江名副其实。
 
我认为全国各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就该是“1+2+3”这种因地制宜的分类发展模式。宏观上有与天斗、与自然界斗的资源禀赋,用科学技术去解决。区域性里“1+2+3”能够因地制宜的发展,这样使得它们的业态附加值更高,从这个意义上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而且不会破坏农村的山山水水,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变成资源消耗地。
 
第六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双循环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内循环外循环并存的双循环格局。
 
这意味着中国的开放不会收窄,今后的开发是更宽领域的开放,更高层次的开放。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在今后会出现五个新的特征。 
 
第一,从过去几十年,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出口贸易,转变为既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努力降低关税,增加进口,最后使得进口和出口双向平衡。我们不追求过多的顺差,我们要求进出口平衡。
 
第二个转变,我们的地区开放模式,将从过去几十年总是沿海开放为主,沿海开放先行,过上三五年,再从沿海梯度转移到中部,西部,转变为东西南北中同步开放。有任何开放措施,要么不推,一推出来,同步进行。比如十八大以来,推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的六家,既有沿海的上海,也有内陆的重庆。现在的二十一个自贸试验区,中部有八个,东部有七个,西部有六个,把海南岛算在东部的有八个,比较均衡的分布。
 
还有新区,90年代只有两个,上海和天津。十八大以后推广到了十七个,东中西各有五个,增加了十五个。我们把开放措施理解为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安排跟地理位置无关,所以最初的开放以沿海开放为主,现在的开放是同步的,这也符合世界的规则。比如欧洲,德国是欧洲的内陆,谁能说德国不如西班牙那么开放,中国现在也进入到了这个境界。
 
第三,中国的开放,从过去工业、商业、房地产、建筑业等中外合资开放的比较多,到现在是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开放。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一起开放,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各种服务贸易,还有教育、卫生、文化、数字经济等全方位同步开放,开放的负面清单大大减少。
 
第四,中国的开放从过去的资金量、贸易量、流量的开放转变为制度、规则、规制的开放。这使得我们现在的开放得越来越接近 WTO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那些开放环境的要求,使得我们国家的开放环境越来越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
 
第五,中国过去是被动式的融入世界贸易体系,融入世界各种制度规则的体系,用国际制度规则倒逼国内的改革,是过去几十年开放的状态。现在的我们,除了继续融入世界各种规则体系之外,还积极的推动世界规则制度的改革改制。比如“一带一路”,我们把300年来世界海港经济、海权文明所形成的制度规则,转变为海权文明和陆权文明、海港经济和陆港经济双管其下的世界贸易体系。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跟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投资,以及各种各样紧密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
 
本质上,是改变了300年来欧美主导的海权文明世界,把它变回到了世界岛的陆权文明。加上四大洋五大洲,必然少不了的海权文明,双管齐下,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一带一路”上提出的各种规制会影响整个世界的贸易方式。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融入双边、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我们跟亚洲今年实现了RCEP,大家不要觉得就是前年签约,今年生效的。要知道中国跟十三个国家签约花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我们相继跟这十三个国家逐一签约。
 
就是因为我们各个都签了,所以十三个国家一起搞一个自贸区就很正常,我们也是煞费苦心。现在,我们又在进一步推动 CPTTP,当然我们也在跟欧洲搞中欧投资协议。
 
总之,我们的开放是进取的,而不是被动的,我们不断的在世界商贸经济舞台的中心发挥作用。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崛起和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我们说到了,也做到了,也将进一步这样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