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全球化新挑战下的金融支持与经济产业发展 详情

全球化新挑战下的金融支持与经济产业发展

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 / 2020-07-01 22:43:32

邢自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与产业链新趋势

 
主旨演讲: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与产业链新趋势
 
演讲嘉宾:邢自强博士,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邢博士介绍其团队刚刚发布的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全球经济展望受广泛关注,由于洪总已经就配置主题做了点评,他将重点进行经济点评,对后疫情时代的后遗症角度重点阐述当前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将呈深V型复苏。虽然第一季度经济跌下去的坑比较深,但中国仍将是率先走出复苏的(在疫情曲线领先,有先入先出效应),并且赞同外部贸易冲突和后续修复是两大风险点的观点。但他认为中国有两个亮点足以应对疫情经济拖累,对冲经济疲软:第一是居民储蓄率高,老百姓消费能力非常强,内需空间潜力巨大;二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三年一直稳定提升,由于出口商品结构性调整、附加值提升等原因,中国产业链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明显体现出来。
 
经济遭受重创短期难以快速恢复的原因很多。本轮危机与之前数次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经济实体的衰败会导致严重后果,民粹主义可能逐步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基础生活保障的福利、政治思潮的变化可能引领全世界格局变化。民粹主义一旦主导财政和货币政策,那么工业高增长率将不复存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到时中国可能面临经济脱钩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危机本质上是由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外部冲击,而不是内生冲击。虽然流动性短期内迅速恶化,但资产负债表的失衡程度却比08年金融危机前轻微得多。同时全球货币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且刺激力度很大。全球最主要的四个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的总财政赤字会扩张到占GDP近17%,而四个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表幅度也会达到占GDP的28%,超过了2008-2013年之间QE1到QE3加起来的扩张规模。测算预计中国将在今年第4季度回复到疫情前的潜在增长水平,而主要发达国家可能需要8个季度的时间,但还是比2008年后长达三年半的恢复期来的快。中国工业和基建投资已经完全复苏达到5%左右的同比增长,紧随其后的是耐用性消费品,但预计复苏比较滞后的是日常消费品和娱乐活动。第二波疫情反弹和就业压力也许是两个风险点,但邢博士认为,即使第二波疫情反扑,基于前期累计的信息搜集和防控控经验,对经济的危害会比第一波来得小。
 
同时,中国国内政策调整,可能会让海外消费回流体量惊人,主要在教育、旅游服务、奢侈品等领域。中国出口订单由于欧美外需疲弱受到了冲击,但仍体现了一些韧性。高端制造业份额提升可缓冲低端产品受到的影响。邢博士也提到,对供应链去全球化和外企回流不用过度担心。在这次复工复产中中国展现出的强有力的制度优势、高效返工的措施、就业人口本身的高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短期内由于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业没有复苏到100%,摩擦性失业和亚就业仍然存在。考虑到依然严峻的就业压力,政策仍会维持支持力度。预计今年广义财政赤字将会比去年增加占GDP5.4个百分点,未来四个月每月将净新增一万亿人民币的政府债务,其中一半用于基础设置投资,另一半用于给企业降五险一金。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也会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避免对私人部门造成挤出效应。
 
提到长期后遗症,主要指的就是全球生产率降低、工资增长、利润率降低,货币化赤字,民粹主义政策易放难收,绑架货币政策,通胀率卷土重来等问题;同时中国需要应对老龄化和经济脱钩等结构性挑战。不过邢博士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仍具信心,认为中国有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入围高收入发达国家。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