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
经济日报 / 2025-09-10 12:41:49
认识和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和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
第一,着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技术革命性突破主要是指通过重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技术进步,对原有的技术体系产生根本性改变,形成颠覆性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技术革命性突破一般体现为两种范式:一种是沿着原有的技术路径产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另一种是跨界创新,即打破原有的学科、领域、行业之间的界限,以全新的开放理念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技术、资源深度融合,创造全新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前提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历史地看,每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是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开始的。对此,要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从模式看,既要鼓励科学家自主选题和独立研究的自由探索式研究,又要强化有组织科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设计和资源整合,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科研力量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从路径看,既可以沿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路径推进,又要重视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有目的地破解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瓶颈。同时,还需做好人才供给、资金支撑以及体制机制保障。
第二,着力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或因素。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加,而且在质态上也发生了跃迁。信息时代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相比有本质上的不同,除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还包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能够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相比,信息时代的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空间也能够突破传统地域限制,配置效率极大提高。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需突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构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第三,着力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就是产业技术加速迭代、落后产业被淘汰、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根据各地的科研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在补链、延链、升链、建链上下功夫。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要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科技金融,实现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孕育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的产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代表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向。要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产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打造标志性产品。同时,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