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深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 详情

深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

经济日报 / 2025-09-10 12:41:49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科学方法论的指引,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来指导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部门和行业,涉及产业的上、中、下游,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小试、中试、量产、上市,涉及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数据等各种生产要素,涉及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等等。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或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卡顿”,都会影响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涉及的各方面复杂关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科学精准制定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面临纷繁复杂的矛盾。在实践中,面对林林总总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善于识别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分不清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创新涉及各方面的创新,其中主要的方面是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主要的方面是解决重大“卡脖子”技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有力有效开展科技攻关。
 
  把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各种障碍,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与传统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一定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有的甚至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在相应的规则之下,否则就可能形成规则真空,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科技创新推进到什么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到什么阶段,客观上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用好因地制宜这个科学方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科技水平、交通条件、人口状况、文化风俗等差异较大。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差异化。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吃透情况,搞清楚优势和劣势,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稳中求进、稳扎稳打。
 
  作者:赵振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