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10:55: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实践已经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先进的新质生产力为支撑。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可知,新质生产力是伴随核心生产要素变革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此,必须从理论层面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运行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着眼于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重点实现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表现的发展目标。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力量,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跃迁催生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近年来,虽然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生产端与需求端不平衡的矛盾仍未解决,并且叠加重点领域创新力、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致使经济发展进入增长动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利用好现代新兴技术,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产业、创造新模式、注入新动能,将传统生产力改造提升为新质生产力,最终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的辩证统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4亿多的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求以生产力质和量的巨幅提升为条件,实现由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这就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兼顾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坚持在生产中保护、在保护中生产的发展理念,将传统生产力升级为以高效能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型生产力。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反对西式现代化殖民扩张的老路,主张交流合作、互鉴互赏、互利共赢。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积累不可能建立在剥削、掠夺的基础上,而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这同样要求实现由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跃升。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