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的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
光明日报 / 2025-10-22 15:00:42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就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作出具体部署。智能经济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衍生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只有和产业各领域、社会管理各方面深度融合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形态,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人工智能+”催生的智能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工智能与各个产业领域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下形成的智能经济,正在深度重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
智能经济的主要特征
所谓智能经济,是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通过构建“数据+算力+算法”的核心技术体系,研发出智能装备、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动三次产业实现“智能+”,从而催生出的崭新经济形态。
智能经济是数字经济迈向智能化的进阶。从经济转型角度看,智能经济是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转化而来的新的经济形态。从生产力角度看,智能经济是智能革命引发的生产力跃迁背景下,以智能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形态变化。从增长动力角度看,智能经济是以“数据+算力+算法”的决策机制,去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经济形态。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是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和消费智能化是智能经济的形成机制。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智能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技术与政策双驱动。一方面,智能经济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智能化重组;另一方面,智能经济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保障等政策支持来加速布局智能经济发展。
第二,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智能经济是“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三位一体构成的总体结构。单一要素难以独立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才能实现功能涌现;智能经济的运行强调自上而下的协同架构,要求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形成深度耦合。当前人工智能向具身智能的演进趋势,正推动大模型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经济新形态。
第三,具有人机协同性。单纯依靠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人机协同的智能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机协同的经济模式将对产业、技能以及社会结构带来深远影响。智能经济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前沿技术与人类智慧深度结合,协同创造生产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未来人机协同系统的应用将会催生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改变人类与技术的交互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方式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四,具有产业融合性。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并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智能经济通过产业渗透、交叉与重组,可以持续催生跨界融合的新业态。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其整合了电力供应商、电池制造商与科技公司等多元主体,形成新型移动出行生态系统。在发展智能经济过程中,不仅要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要着力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改造传统产业。
第五,具有增长可持续性。智能经济通过AI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在能源领域,通过优化生产、运输及交易流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效率;在环境治理领域,通过构建碳排放立体监测、自然灾害预警及污水智能治理体系,搭建覆盖碳排放核算及减排策略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虽然数据中心能耗问题客观存在,但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能源效率提升,最终将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