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治理系统性优化与整体性提升
学习时报 / 2025-10-29 14:24:48
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着力点
着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体系,凝聚社会治理共同体合力。将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核心目标。其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治理的正确方向。其二,要明晰政府权责边界,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关键在于激发社会活力,大力培育规范性社会组织,支持其承接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其三,要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便捷高效的参与平台,完善民意征集、协商议事机制,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着力深化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最前沿。“十五五”时期的着力点须下沉到基层,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法治是根本保障,要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加强普法宣传,引导干部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德治是教化引导,要深入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积极作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自治是内在动力,要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丰富自治形式,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着力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智能化精细化治理新模式。科技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强大引擎。“十五五”期间,应全面推进智慧治理战略。一是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深化技术应用场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风险预警、应急管理、公共服务、治安防控等领域,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的模式变革。三是推广智能网格化管理,为传统网格注入科技内核,实现“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的精准管理和服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同时,必须同步加强数字伦理规范建设,保护公民隐私,弥合数字鸿沟,确保科技赋能行稳致远。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治理成效体现在民生福祉上。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十五五”时期的各项治理工作,必须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创新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归根到底,要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让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作者:张冠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