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2025-09-29 11:23:24
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全球人工智能多双边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深刻认识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应该是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唯有同球共济,才能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潜力的同时,确保其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为所有人创造包容、开放、可持续、公平、安全和可靠的数字和智能未来。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创新、发展和应用天然具有全球化属性,深度依赖于全球范围的数据流动、人才交流、技术开源和产业链协同。一方面,通过合作制定公平、包容、非歧视的国际规则与标准,能够有效抵制“筑墙设垒”、“脱钩断链”等保护主义行径,为全球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扫除障碍,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另一方面,积极的全球治理能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的困境注入强劲动力,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系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技术滥用与伦理失范、数字鸿沟、人工智能治理缺位等问题逐渐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冲击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从社会层面看,深度伪造、算法歧视、数据隐私泄露等技术滥用问题,不仅损害个体权益,更侵蚀社会信任与公众秩序;从国家层面看,人工智能给数据主权、国家安全边界带来新的挑战,等等。面对环环相扣的系统性风险,任何单边主义和技术霸权都无济于事。只有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各国对接协调,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才能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和规则。同时,遵守联合国《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有关承诺,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公平普惠发展为目标,推动构建包容、公平的多边全球数字治理体系,为落实全球治理倡议、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服务新时代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现实路径。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而人工智能正是这场变革中最为关键和活跃的变量之一。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近年来,中国相继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等,向世界传递了平衡发展与安全、倡导公平与正义的中国主张。倡导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与援助,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和治理能力差距。积极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讨论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机构,协调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安全与治理重大问题,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