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金融科技 >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详情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2025-09-29 11:23:24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战略举措

 
  三、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引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兴领域规则制定,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当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正从理论框架向务实行动转变,从自愿倡议向制度规范深化。我们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战略主动性,积极推动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为国际社会共应时代挑战、共促人类和平与发展注入动力。
 
  强化能力建设,夯实合作根基。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是降低世界各国参与人工智能合作门槛、弥合全球数字鸿沟的基础举措。以“能力普惠”为突破点,围绕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共性短板,构建“设施援建—技术攻坚—人才共育”三位一体国际合作生态。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援助支持,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布局算力中心、智算中心、人工智能服务器等设施设备,夯实其发展人工智能的数据底座。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底层理论创新,推动共建人工智能技术转移中心、全球南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联盟,集中力量提升核心算法、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软硬件开发能力。深化人工智能产供链国际合作,鼓励我国人工智能企业面向海外推广成熟模型研发经验,在医疗、农业、教育和工业制造等板块输出一批“落地即用”的智能体与行业垂直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跨国人才培养和交流,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联合办学和交流访问等活动,提升全球公众人工智能素养和技能水平。
 
  完善治理框架,推动规则协调。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必须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持制度框架与规则协调并重。优化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议事规则,加快推动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组建常设性的治理机构。注重关键标准和技术规则的国际兼容互认,建立政府、标准国际化组织、产业联盟和头部企业间的常态化对话机制,率先在数据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基准、模型可解释性验证等领域探索行业内共识标准与兼容性规则。联合制定人工智能伦理准则,防范人脸识别等敏感技术滥用。积极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法规与标准对接协同,开展技术标准一致性评估,形成认证程序互认协议,推动构建“规则—标准—协议”三位一体的治理规则体系。以“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为路径,率先与特定国别,就特定议题开展“小切口”治理协作,如智慧教育、数字减贫等领域的监管协作和标准制定等,形成“全球+区域”的治理网络生态。构建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推动数据要素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进步,技术因共享而发展。必须坚决摒弃“技术铁幕”思维,打破意识形态藩篱,构建平等对话、多元互动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生态。高水平办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打造集科学探索、产品展示与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盛会。共建人工智能联合研发实验室、开源开放社区和技术转化中心等示范平台,探索构建人工智能跨国技术转移机制、算力共享机制等。推动建立跨境互联的标准测试基地,为全球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标准化测试环境。设立人工智能全球发展和技术援助基金,鼓励跨国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和研究机构等加强在通用大模型研发布局、重点民生领域技术赋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引导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倾斜技术资源。支持中外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组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与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推动建立全球人工智能知识库,汇聚各国技术成果与治理经验。设立全球性的人工智能产学研协作枢纽,整合各国高校基础研究成果、企业应用场景需求和科研机构技术转化能力,以项目联合攻关形式匹配跨国资源。建立全球人才便利流动机制,鼓励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青年学者等开展中长期互访和客座交流。
 
  加强协同应对,共筑安全底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也会带来全球性的风险,必须建立跨国协同的安全治理框架。构建全球联动防线,探索成立跨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联盟。建立跨国互认的人工智能安全评估白名单,在金融、医疗、国防等关键领域建立模型审计互认机制。实施人工智能产品准入审查、安全评估、动态监测等全链条监管。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服务可追溯管理制度,打造覆盖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应用部署的全周期安全防护网,防范人工智能技术误用、滥用。坚持前瞻预判与主动防御相结合,建设跨国应急响应网络,聚焦人工智能失控、大规模自动化武器等极端风险,开展监测、预警、应对合作。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立重点行业安全沙箱监管制度,联合其他国家在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与攻防演练。引导各国企业加大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研发投入,实施安全开发规范,突破多模态内容溯源、隐私计算等安全技术瓶颈,提高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解释性、透明性、安全性。
 
  作者:何予平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红旗文稿》2025/18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