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财富管理面临内外挑战,金融供给侧改革影响深远 详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财富管理面临内外挑战,金融供给侧改革影响深远

IMI财经观察 / 2019-11-06 11:42:29
 
日前,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举行,IMI顾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论坛并演讲。李扬指出,当前中国的财富管理面临四大新环境: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下行,二是债务风险阴魂不散,三是中国的杠杆率仍在攀升,四是金融供给侧改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刚才我们听了来自大洋彼岸Austan教授的关于全球以及美、中两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很受启发。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也将讨论类似的问题。我们讨论4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侧重实体经济,非常概况地讨论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的走势;第二个问题讲一讲金融,突出讨论债务问题;第三个问题转向中国,讨论中国的杠杆率变化;最后,展望一下未来金融供给侧改革,因为这个改革对我们未来的财富管理将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下行
 
关于全球经济,目前国内外的共识度越来越高,大家都认识到,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日益增大。图1展示了从1960年开始的全球GDP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到,6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呈下行趋势。我们为什么从1960年开始算呢?这是因为,正规的国民收入统计是从1960才有的。我们平时经常听说我国明朝、宋朝、清朝的国民收入占全球多高的比重,那都是推算,并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我们认为,全球GDP增长速度的下行,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由此我们自然会想到习近平主席最近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就是全球经济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张图告诉我们,在统计上,确实存在一个长达百年的经济周期。说到这里,我特别想指出:现实中存在很多种周期,我们面对的经济的实际波动,都是各种周期交织作用的结果。经济分析的任务,就是仔细辨别各类周期,探讨这些周期背后的实体经济运行基础。
 
在这样的趋势下,近期的情况自然不容乐观。我们分别引述两个著名国际组织的研究来说明这一点。
 
一个就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在今年6月份的《全球经济展望》里,再次全面揭示了全球经济未来的下行风险。该展望预计: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6%和2.7%,比世行2019年1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0.3和0.1个百分点。这个下调幅度是相当大的。其中,发达经济体:2019年放缓至1.7%,2020年将进一步降至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9年下滑至4%,2020年有望回升至4.6%。展望特别提到了发达经济体和美国的情况,指出:由于出口和投资下滑,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速放缓。美国增速2019年将放缓至2.5%,2020年进一步放慢至1.7%。同期,欧元区将在1.4%左右徘徊。报告同时指出了一个危险的情况,即,预计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2.6%,比世行1月份的预测值下调1个百分点,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大家知道,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中,全球贸易的增长率通常要高出全球GDP的增长率,倘若前者低于后者,那就说明未来的GDP增长仍将继续下行。造成全球经济下行的因素当然很多,其中,由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战,以及自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恶化,是主要原因。
 
另一个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10月15号,也就是前两天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达了和世界银行相同的悲观态度。在IMF的展望中,201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被下调至3.0%,相比4月,调降了0.3个百分点。这也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调至3.4%,相比4月,调降0.2个百分点。IMF预计,发达经济体2019年和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7%,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今明两年则分别为3.9%和4.6%。关于贸易增长,IMF比世界银行更为悲观,预计2019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量增长1%,达到2012年以来最低。值得注意的是IMF报告中特别强调的两个重点,一是,当前世界各国几乎同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而且,评估显示,若无这种刺激,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均将下降0.5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了形势的严峻性。二是,在此严峻形势下,不容出现政策失误。忧虑之情溢于言表。目前,各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协调几乎已经谈不上,事实上,这也是经济不断下行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想,最准确、最清晰的办法,就是跟着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步调,顺次分析中央对形势判断的变化。我们不妨从2018年开始。第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对形势的表述是“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关键是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可以说,当时,乐观情绪是占上风的。到了2季度,对形势的表述就发生变化,“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到了3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到了2018年底,对形势的判断就完全变了一个画风:“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判断的基调延续至2019年,1季度的政治局会指出:“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到了今年7月19日,中央的判断就充满了忧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我们引述上述论断,固然是为了增强形势分析的权威性,更想借以指出,对于中国经济长期下行的趋势,我们的中央领导层是非常清楚,也是非常清醒的,应当说,这正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的底气所在。
 
在今年的数据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财政数据。大家知道,任何的经济数据都是有相当弹性的;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腾挪空间。然而,根据我多年的研究体会,在所有的经济数据中,财政数据可能最为重要,尤其是,你要研究中长期问题,认真琢磨财政收支,是绝对少不了的必修课。这中间,财政赤字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当我们的财政账目上不得不爆出财政赤字以及赤字在增加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经济数据已经没有多少腾挪的空间了,而经济的问题也已经严重到了一定程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2019年9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1%,较前值3.3%略有提升,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滑4.2%(前值-4.4%),非税收收入同比40.3%(前值70.2%)。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进出口相关税种增速仍然下滑。显然,财政收入特别是构成财政收入主体的税收收入,因经济长期下行而下降较快。然而,在另一面,9月份,财政支出增速大幅反弹,当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9%(前值-0.2%)。一边是收入增长率下降,一边是支出刚性,平衡的结果当然就是赤字增加。统计显示,1-9月,我国累计赤字2.79万亿,占年初预算赤字的101.2%(去年同期为73.5%)。总体来看,由于内外需均承压,叠加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收入下滑压力很大。但是,今年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下行至6%,稳增长亟需“宽财政”,然而,目前赤字已经超出年初预算,未来面临的局面将更趋严峻。
 
关于财政的问题还未结束。以上是总体的数据,如果我们深入到地方层面,就会发现,问题比总体数据显示的要严重得多。统计显示,1到8月,我国31个省市区的财政收入中,有11个呈负增长,其中霍然就包括了北京。在还有正增长的地区中,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传统的增长“大户”,增长率都低于GDP的增速。大家知道,在中国的政体下,地方政府是没有安排财政赤字的,而且,地方政府也没有破产一说,所以,一旦地方出现了赤字,便会向其他领域蔓延:它有可能向金融领域蔓延,也有可能向上转嫁给中央政府,这正是我们非常担心的。近年来,我们在政策上又开了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口子,这个口子一开,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就成为我们的新挑战。
 
讲完了这样一些情况之后,我们就可以非常概括地看一下中国经济40年来的增长轨迹。我们看到,这40年来,我们的年均增长率为9.5%,但存在明显的剧烈波动。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增长显然进入了一个下行的通道。
 
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未来前景如何?我们注意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大都会经历高增长、减速和低增长这样几个阶段。美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莫不如此。观察这些国家的变动轨迹,我们发现,在统计意义上,从高增长阶段下滑,亦即经济减速,大约要延续20~30年,此后,多数国家都稳定在3%的水平上,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如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减速始自2008年,至今已有10年。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下行的趋势仍未结束,大概率上,我们还要经历若干年头。当然,中国是一个有政治优势的国家,我们有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应付经济下行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会比别的国家有力的多。
 
最后,特别应当指出:经济增速下行作为一种规律,其实正是一国经济由粗放走向集约、由中等收入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这正是习主席概括出的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含义。我们目前正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之中。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