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闫桂军:新冠疫情下的未来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详情

闫桂军:新冠疫情下的未来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凤凰财知道 / 2020-07-01 10:18:46
——光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闫桂军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新冠疫情可能催生经济衰退、系统性风险上升、全球性供需结构失衡和产业链重构等重大变化,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建议我国以货币、财政、经济、金融、社会、税收多管齐发的政策组合拳,尽快修复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和增长机制。
 
一、当前全球经济趋势及宏观调控政策特征分析
 
观察全球经济,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下行周期,需求低迷,全球产业链持续收缩,产能过剩成为世界性难题,下行周期的典型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需求收缩、产能收缩和市场收缩的特征,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货币始终处于扩张周期,呈现出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特征。
 
近二十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那就是货币供给始终处于扩张状态,这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根据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当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时,需求旺盛,为了防止通胀,货币政策趋于谨慎,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领域存在反向调节的需求,但是由于经济扩张产生增量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当然呈现扩张趋势,这是需求牵引型的货币供给扩张,呈现良性扩张的特征。当经济处于衰退周期时,货币供给典型地表现为收缩状态,主要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均处于收缩阶段,货币供给也会相应地跟随收缩。但是,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全球化浪潮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渐加深,货币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一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各国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下行周期的冲击,均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下行风险的高昂成本,导致的独特现象是经济处于繁荣周期,因为有增量需求,货币供应量没有减少;经济处于衰退周期,为了防止资产价格下跌引发的经济动荡和深度经济衰退,各国央行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期熨平周期波动,降低经济衰退风险的冲击。因此,货币供应持续处于扩张状态。
 
按照中央银行的传统经典理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主要聚焦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维持资产价格稳定和平衡资本流动也成为中央银行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与其他四个目标形成共生效应,提升了全球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政策的货币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化成为近二十年来各国的共同选择。
 
经济呈现周期性律动,不管繁荣与衰退的峰值差有多少,货币供给始终扩张,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进而引发经济金融理论的全面异化,资产价格由经济现象最终转化为货币现象。经济处于衰退周期时,资产价格需要修复,但是货币扩张导致资产价格修复不了,或者修复的程度不够;一旦经济步入景气周期,资产价格更是率先反弹,泡沫化程度持续加深。
 
纵观全球宏观经济,主要呈现以下趋势:一方面,经济政策货币化是全球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经济主体货币供给持续扩张,货币供应量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经济政策货币化趋势日渐显著。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逆投资时钟化。从长期来看,货币持续扩张一定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由于市场逐利行为的持续推动,风险与收益因素呈现不同向调整,市场参与者会因应货币政策的刺激做出超越杠杆能力的策略回应,货币持续扩张相当于为高杠杆的风险投资做出保底承诺。当所有市场投资者,尤其是生产要素参与者,意识到市场存在保底行为,他们的风险意识会淡化,市场同频共振的行为金融选择会成为共识,这是美国股市屡创新高的内在动因。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股市本会做出与经济增长预期和企业盈利能力相吻合的深度调整,但是美联储快速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对冲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股市很难二次触底了。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