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探索AI赋能教师教育新路径 详情

探索AI赋能教师教育新路径

中国教育报 / 2025-05-23 13:46:33
  2025年,DeepSeek(深度求索)引发了全球人工智能(AI)生态变革,语言大模型、多模态模型和智能体等先进AI技术正全面赋能教育创新,深度融入备课、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全过程。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成为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动下,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不仅要提升师范生的数字素养,还要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育人模式和教学资源方面进行系统变革,以整体变革思维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培养能适应并引领新科技革命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
 
  更新培养目标 塑造AI时代卓越教师新内涵
 
  传统工业化的社会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通过既定课程传播知识与技能。教学效能的评价也主要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应的教学模式多以“灌输—练习—测试”为主导,信息技术的早期应用主要服务于知识传播效率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聚焦于三个层面:职业道德与教育情怀的塑造、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习得。
 
  然而,AI技术凭借其海量知识储备、高效数据处理和便捷的知识传播方式,正深刻改变着教育生态。传统教学中侧重传授与测试的知识技能易被AI替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则变得愈发重要。教师的角色需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者和道德说教者,转变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引导者和核心价值的塑造者。因此,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也要迭代升级。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AI工具与数字技能,更要以社会责任感和意义追求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AI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潜能和社会担当。这契合了教育强国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二是推动“教育+AI”深度融合,革新教学认知。未来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功底,还要熟练运用AI分析学情、洞察学生个性化需求,创设富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指导学生将AI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深度探究与知识建构。三是聚焦“学科智能”培育,提升核心素养。“学科智能”是指个体在特定学科领域,运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方法论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形成深刻理解和洞察的能力。它是学科知识、学科思维与学科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和高级形态,是创新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超越的关键。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