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养老再贷款”政策解读 央行5000亿元力挺消费与养老产业 详情

“养老再贷款”政策解读 央行5000亿元力挺消费与养老产业

2025-06-18 12:52:38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设立养老再贷款,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26家金融机构)。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26家金融机构根据经营主体申请,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贷款发放条件。
 
什么是养老再贷款?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普通家庭对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需求迫切。养老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金融工具,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我国养老再贷款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旨在降低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门槛与成本,让更多养老机构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的供给规模,提升服务质量,让普通大众能够享受到价格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2022年4月开始在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5个省份试点,规模400亿元。2024年试点范围拓展至全国,并将公益性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和老年产品制造纳入支持范围,撬动投放养老产业贷款超千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余额21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30亿元,惠及普惠养老服务机构87家、老年产品制造企业4家。二是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2025年5月推出,额度5000亿元,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养老再贷款的政策目标,一是增加供给,通过低成本资金支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二是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间接减少养老服务价格压力;三是优化结构,引导金融资源向养老领域倾斜。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对象有两类:一是企业制养老机构,需财务和信用状况良好;二是政府支持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需有明确偿还模式。支持对象需要有服务承诺,即获得养老再贷款支持的机构需按政府标准提供普惠养老服务,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承诺。贷款必须专项用于普惠养老服务项目,如养老设施建设、护理服务等。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由金融机构根据经营主体申请,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贷款发放条件,可用于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养老再贷款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从而降低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成本,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放贷后,金融机构向央行申请等额再贷款资金,央行按季度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实施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对于符合政策支持领域的贷款,金融机构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按季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并对报送贷款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从实施情况来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能够有效缓解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有利于提升普惠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如某乡村养老院受惠于这项政策,获得了3000万元的普惠养老贷款,解决了养老院的资金难题,现已经吸纳170多位老人入住。这一创新性的模式,不仅让老人得以就近养老,也让当地投股村民今年可享受455万元的年租金分红,未来还将继续分红。2025年5月,首批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项目已在重庆落地。首批贷款落地期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点对点指导相关机构,确保政策红利更快更好惠及企业和市场。作者:唐滔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来源:学习时报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快速落地有何作用?
 
问: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共5000亿元,主要是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新政策工具是对前期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扩容和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曾在2022年设立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额度400亿元,先期以试点方式开展,后拓展至全国。跟以往相比,新政策工具额度更大,支持领域更广,利率更低,在全国范围内均适用。
 
问:新政策工具将发挥哪些作用?
 
答:专家表示,这将激发服务消费和养老市场活力。一方面,可进一步激发国内服务消费潜力,促进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养老保障,在更长期限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答记者问
 
问: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目的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除政策性、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外,还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普通人群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根据2022年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支持金融机构向普惠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降低普惠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成本,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问: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主要的支持领域是什么?
 
答: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支持领域为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在主体资质上,养老机构应是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法人或者政府支持且存在明确偿还模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服务范围上,养老机构应承诺按照政府确认的普惠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来提供普惠养老服务,该承诺需要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在资金用途上,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必须专项用于普惠养老服务项目。
 
问: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如何实施?
 
答: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自2022年4月1日起,金融机构向普惠养老机构发放贷款后,于次季度第一个月向人民银行申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资金,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再贷款资金支持。
 
五省份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
 
日前,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五个省份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引导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向普惠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在部分地区开展,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
 
据介绍,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支持领域为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在主体资质上,养老机构应是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法人或者政府支持且存在明确偿还模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服务范围上,养老机构应承诺按照政府确认的普惠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来提供普惠养老服务,该承诺需要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在资金用途上,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必须专项用于普惠养老服务项目。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来源: 新华社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