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课题组 / 2025-10-15 10:47:11
“十五五”时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完善协同攻关机制,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挑战,“十五五”时期需建立高效协同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机制,确保产业安全底线。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体制机制,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在实践中,需按照“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同时,要构建“硬设施”与“软设施”并重的创新支撑体系,既要推进大科学装置等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自主科研数据库等软件建设,为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形成“攻关-应用-迭代”的良性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韧性。
推进产业“三化”升级
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特征,也是“十五五”时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通过全面推进“三化”升级,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智能化升级需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生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这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具体实践中,需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和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夯实“算据、算法、算力、算网”四算基础。算据方面,应健全数据要素市场,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深化“数据可用不可见”交易机制;算力方面,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广“算力券”机制,支持中小微企业普惠性算力需求。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在制造业设计、生产、服务全环节落地应用,培育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
绿色化转型需抢抓全球低碳机遇,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五五”时期需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先进储能和循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统筹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能源领域,需强化光伏、风电、储能等产业优势,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在传统产业领域,通过节能改造、循环利用等技术应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绿色化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十五五”期间需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全链条发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一批绿色领军企业,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
融合化发展需打破产业边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产业融合是提升产业整体效能的重要路径,“十五五”时期需深化产业间交叉渗透,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融合领域集聚。在产业内部,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在产业之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工业+旅游、数字+文创等新业态。通过技术牵引、要素联动、链条延伸等,促进产业间交叉渗透、耦合共生、相融相长。在区域层面,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协作,通过技术共研、场景共建等方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推动其从“产品竞争”向“生态竞争”转型,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特征,“十五五”时期需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以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完善开放型经济制度体系。“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对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需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领域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同时,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共享,建立国际联合研发平台,推动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实现“本土创新”与“全球协同”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度型开放,不仅能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更能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创新网络中的话语权。
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十五五”时期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更为稳定的全球产业合作网络。一方面,巩固优势产业国际地位,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数字设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构建以我国为主体的区域价值链治理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高端产业链重构,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质增效。要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建设稳定畅通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同周边国家开展覆盖能源、数字经济等行业的产业投资合作项目。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深化“一带一路”产业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十五五”时期需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合作领域上,加强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输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在合作模式上,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我国优势产能与其他国家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确保“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平稳推进。
结语
“十五五”时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应对全球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先机,以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筑牢根基,以推进产业“三化”升级塑造优势,以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空间,四大着力点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
在实践中,需始终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领,统筹发展与安全、创新与协同、开放与自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跃升。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让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强国建设的“硬核”力量。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