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内蒙古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与战略资源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5-11-25 13:23:00
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将“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向北开放桥头堡,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生态与民生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深入剖析内蒙古能源与战略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机遇。研究指出,内蒙古必须超越传统的“能矿路径依赖”,转向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本文系统构建了以“能源结构重塑、资源价值跃升、边疆福祉增进、开放能级提升”为四维支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与之配套的系统性政策建议,旨在为内蒙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筑牢“两个屏障”、实现“两个达到”提供前瞻性的决策参考。
一、内蒙古能源与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意义
根据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的战略部署,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全局性意义。当前,内蒙古正全力超越传统的"能矿路径依赖",转向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为特征的发展新路,致力于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同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在能源与资源产业发展方面,内蒙古呈现出"传统能源保障有力、新能源领先发展"的显著特征。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2024年全区煤炭产量达12.9亿吨,完成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34.5%,发电量超8000亿度,外送电量3150亿度、占全国16%,这几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10月底,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5亿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风电装机达9741万千瓦,光伏装机达5212万千瓦。这意味着新能源装机已超过火电,提前一年完成了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内蒙古单位GDP能耗下降3%,提前一年达到"十四五"规划控制目标,显示出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发展机遇与转型方向
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和我国"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内蒙古能源资源产业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自治区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3年以来,《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新能源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内蒙古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在"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战略资源产业链延伸空间巨大,随着新能源装备、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稀土永磁材料、锂电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内蒙古实现从"原料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转型创造了条件。此外,向北开放战略为能源合作开辟了新空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入推进,为内蒙古开展跨境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协同发展路径与实施举措
围绕构建能源与战略资源协同发展新路径,内蒙古正在多个维度系统推进。在能源结构重塑方面,全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先行区,实施"新能源+"系统集成工程,重点布局"风光氢储"一体化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2025年,内蒙古力争新能源新增并网4000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7亿千瓦,发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并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确保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在战略资源价值提升方面,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链,稀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2024年稀土产业产值已超过千亿元,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30%以上;锂电产业力争实现"集群突破",在呼包鄂三角区规划建设"北方锂电谷"。在边疆福祉增进方面,致力于夯实"绿能惠民"治理基础,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推广"新能源项目+集体经济"模式,让当地牧民更多分享能源发展红利。在开放能级提升方面,积极建设向北开放绿色枢纽,推进中蒙俄绿色能源合作,在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城市建设"跨境绿能合作示范区",并打造国际绿色能源交易平台,提升内蒙古在全球绿色能源体系中的话语权。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为确保各项转型战略落地见效,内蒙古正在强化一系列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与法治保障,成立由自治区主要领导挂帅的统筹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行统一决策。创新政策与金融工具,设立自治区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重点投向前沿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全球引育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数字化监测评估体系,构建"内蒙古能源资源绿色转型大数据平台",对能耗、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等核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评估,将"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形成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内蒙古的能源与资源产业转型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大局。本文提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既立足当前实际,又着眼长远发展,力求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升级。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尽快研究制定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分工。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内蒙古的能源转型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传统能源退出与新能源发展的关系,确保转型过程平稳有序;三是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四是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总之,内蒙古的能源与战略资源协同发展,不仅是一场产业技术的深刻变革,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全面革新。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内蒙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双重使命。通过构建"能源结构重塑-资源价值跃升-边疆福祉增进-开放能级提升"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路径,内蒙古正在探索一条符合区域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这条路径既需要保持传统能源的基础保障作用,又要加速新能源的创新发展;既要发挥战略资源的禀赋优势,又要突破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瓶颈;既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又要确保转型成果惠及边疆各族群众。
展望未来,内蒙古的绿色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机遇。随着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建设、战略资源现代化产业链的持续完善、绿能惠民机制的深入实施以及向北开放枢纽功能的不断提升,内蒙古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相信,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内蒙古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书写出精彩的内蒙古篇章。这不仅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担当。
作者:陆斌 乌审旗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