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中国未来经济走出怎样的轨迹? 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李稻葵回应! 详情

中国未来经济走出怎样的轨迹? 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李稻葵回应!

新浪财经 / 2020-06-11 00:10:38

日前,在“2020宏观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出席并演讲。 

李稻葵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未来经济走出怎样的轨迹?

他表示,经过2,3年努力,第一个增长点是,中国经济可以回到6%的路径上来。

第二, 科技能力将升级,中国是一个科技人才大国。我国的工科训练比美国的普通大学要成功,这是创新潜力所在。

第三, 中国经济主要市场在国内,拉动东南亚产业链。技术创新自主能力可以上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想来谈谈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决策者、企业家,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第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新冠疫情之后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金融的形势?

这次疫情的传播速度不仅快,而且隐蔽性非常强。因此,我判断这次疫情不大可能短期内能够完全地离开我们,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恐怕很难宣布战胜了疫情,也就是说这次恐怕我们应该做持久战的准备。具体来说,今年秋天全球可能还会有第二轮的疫情发展,明年春天恐怕还会有。

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是什么?全球范围之内,这次抗疫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医控,例如武汉有方仓医院,临时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第一阶段是大量的精力放在医治病人,防止传播。

我们正在走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复工复产阶段,中国从3月开始就复工复产了。复工复产是关键,目前看到的是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像疫情之前的去餐馆、去电影院消费。

第三阶段还没有完全到来,但是开始出现端倪,是什么呢?第三阶段是由于疫情来了之后,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会产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会不断地突显出来。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来看,尤其是发达国家,目前疫情是怎样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次疫情全球范围来看,尤其在发达国家,是低收入者的危机,这些人收入低、储蓄低,疫情之后工作收到影响,甚至失业。但从资本市场来看,最开始极其恐慌,华尔街连续四次熔断,但是紧接着美联储出台了没有上限量化宽松,美国国会也推出了财政刺激计划,于是金融市场格再次猛涨,5月底华尔街的价格已经超过了2019年11月的水平。

第二个话题,这次疫情之后,政策做出哪些调整,未来一两年还会有怎样的政策走势?两会召开之后这些政策的趋势是非常明朗的,我理解有三个大原则:一是保底线,二是留有余地,三是要转危为机。

什么叫保底线,底线在哪里?底线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底线就是就业,底线就是社会稳定,坚决不能让这场疫情影响到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展开的,比如发行特别国债券,重要的发力点就是尽量地减少手续,一竿子触达到县级政府,主要用来保民生。这个底线一是体现在民生,不能出现因疫情而发生新的贫困,这是保底线。

保底线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就业。今年870万大学毕业生,明年还会更多一些,大学毕业生要有工作。今年两会上提出要保证900万个新增就业的人数,这是什么概念呢?过去这几年,每年提的是每年新增就业1100万,最后执行的结果是1300万,将近1400万的新增就业,今年目标是9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坦率地讲应对870万的大学毕业生是比较紧张的。

还有一个保底线是什么呢,是一些企业短期内碰到了问题,比如一些出口企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是发达国家会有-6%的经济下滑,-6%是很厉害的,一般衰退年份-1%或者-2%是正常的,这次发达国家是-6%。这样的情况下出口市场肯定是不好的。怎么办?要给这些出口企业一定的援助,不能说没有出口定单了、就破产了、影响就业了,而是要给企业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窗口之内给他救助,让他转型,这也是保底线的第三个方面,所以我理解“六保”里面,最核心的是保民生、保就业、保企业,或者说市场主体。

两会结束之后,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刚刚谈到了,就是要在政策宽松的过程中留有余地,怎么叫留有余地呢?比如这次两会没对经济增长提出硬指标,就是怕地方政府为了GDP指标搞一些短期来看似乎能够稳住经济,但是长期来看会留下隐患的措施。因为明年后年的经济情况不会一下子就扭转过来,国际形势还会变化,所以把一些政策的“子弹”留下来,中央层面也是留有余地的,比如这次的特别国债券只发了1万亿元,之前很多预测,包括我自己预测是1.2万亿元,这次只提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券,为什么只提1万亿,我的理解是担心明年后年经济还不能完全恢复,所以留有余地。

再比如财政赤字率,这次提的是3.6%以上的赤字率。3.6%以上,只要是保证了就业,保证了民生就可以了,并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目的是如果明年后年经济还有波动的话,财政上还能够再发力。这是我理解的经济政策的三个原则。

经济在酝酿新的增长机遇,但也要对未来两到三年的经济短期冲击做出预案。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调整,包括国有企业改革,能够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让中国经济再回到一个比较健康的或者是更加健康的、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未来两三年,就是要下过去下不了决心,一些基础性的技术也好,投资也好,经过两三年调整,中国经济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会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