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消费的战略地位
《红旗文稿》 / 2025-08-29 12:36:11
消费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二、从历史逻辑看,消费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向服务化、品质化加速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消费演进与升级,既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风向标。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消费与现代化进程高度耦合,为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财富积累与消费能力提升呈现正相关演进。居民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成为推动消费扩张的物质基础,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我国近年来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规律。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富逐年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1元增长至2024年的41314元,年均增速约7.7%;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样本数据,我国家庭平均净资产由2012年35.1万元增长至2022年89.4万元,年均增速为9.8%。与此同时,消费能力也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3年的23.8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47.1万亿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只有经济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居民财富的积累,进而为消费扩张奠定坚实基础,形成发展—财富—消费的良性循环。
消费结构经历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的转型。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非耐用品占总消费的比重逐步降低,商品消费结构由基础的非耐用品逐步转向更具附加值的耐用品消费,最终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这一转型过程既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体现,也是消费升级的路径。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转型的关键期,呈现双轨并行特征。一方面,非耐用品向品质化、品牌化升级,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呈现系统更新。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突破2.9万亿元,既释放了存量消费潜力,也推动了耐用品消费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另一方面,商品消费开始逐渐转向服务消费,2024年,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消费3个百分点,餐饮、休闲等领域消费继续复苏,医疗、教育、文体旅游等服务消费持续释放潜力,数字娱乐、在线教育、线上购物等高速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使服务消费的便利性和多样性显著提升。
制度创新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制度创新和公共政策对于消费至关重要,合理的人口政策影响长期消费规模和结构。青年人口比重的适度增长,有助于释放教育、住房、交通、通信等消费潜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与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则进一步推动健康、养老、文化休闲等相关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完善的分配制度和劳工保障确保有钱消费、有闲消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完善劳工保障,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推行弹性工作制度等,确保消费者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与消费活动。技术进步则催生和推动新型消费场景,促进愿意消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了数字娱乐、远程医疗、智慧出行、在线教育等服务型消费快速崛起,同时数字技术的普及有助于服务供给效率提升和覆盖面扩大,提升了服务消费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显著扩大了服务型消费的市场空间。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良好环境,为消费升级提供了长效支撑。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