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消费的战略地位
《红旗文稿》 / 2025-08-29 12:36:11
消费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重要标志
三、从现实逻辑看,消费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重要标志
消费是提高国内大循环覆盖面的重要标志。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要看到,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仅在于规模,也在于梯度,城乡、区域消费差异蕴含着巨大升级空间,这是我国国内大循环的独特优势。从城乡维度看,农村消费市场是待挖掘的“蓝海”。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但农村消费市场规模不足全国的四分之一,消费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促进城乡消费融合、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既能释放即时需求,如推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让农村居民享受优质商品;又能培育长期增长点,如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推动农村消费场景创新。从区域维度看,中西部地区消费潜力巨大。2013—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8.6%和8.2%,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2和1.6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通过优化区域消费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能够带动周边地区消费升级,形成东中西联动、南北呼应的消费增长格局。
消费是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未来五到十年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破解投资边际效益递减难题、推动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向消费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拉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投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弊端不断显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收窄,单纯依靠投资已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引擎,具有可持续性强、波动性小的特点,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通过扩大消费总量,能够摊薄技术创新成本,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快收回研发投入和成本,从而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例如,我国在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是得益于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使企业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进而推动技术持续迭代。通过优化消费结构,能够引导产业升级,有效匹配现代化产业体系。消费需求变化是产业升级的“指挥棒”,绿色消费需求带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产业领先全球;健康消费推动生物医药、康养产业创新发展。这些都是消费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例证,推动我国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换。
消费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人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其重要标志之一。消费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衡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尺。从发展目标看,消费相关指标应成为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依据。“十五五”规划中可以考虑设置与消费相关的定量或定性目标。例如,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稳步提升,让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同时,可以考虑设置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来看,我国到2035年完全有可能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为与之相适应,人均消费水平亦需实现翻番甚至更高增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此外,从消费结构看,服务型消费、新型消费占比是体现发展质量、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服务型消费占比提升,意味着居民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服务消费升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新型消费占比提升,意味着数字技术与消费深度融合,消费的便利性、智慧化水平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每一次消费升级都映射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消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能够推动生产、分配、交换等各环节优化,形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良性循环。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认识消费的重要战略地位,以系统思维推动消费扩容提质,让消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魏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红旗文稿》2025/16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