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金工第一小组宏观经济 / 2019-11-14 14:34:45
信心和经济危机分析
有研究行为经济学的学者以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为起点, 研究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危机的诱因之一——信心。19世纪90年代, 美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萧条, 此次导火索即金融恐慌, 公众信心崩塌, 并以银行挤兑的形式爆发出来。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供人们疯狂提现, 只能向企业索要贷款, 致使大量企业破产, 进而爆发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前, 人们同样未预感到危机的来临。经济危机发生之前是经济的空前繁荣。或者说, 萧条, 是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致。[9]终于, 股市崩盘, 银行陷入信用危机, 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打破了黎明前的平静, 人们再一次陷入了恐慌, 大萧条随之而来并且席卷整个大西洋沿岸。这一次的大萧条, 无疑重创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公众来讲, 先是对经济的运行信心不足, 然后感到焦虑, 当焦虑的个体做出经济决策时, 他们更倾向于关注潜在的负面结果, 而不是积极的结果。[10]最后发展为恐慌, 恐慌本质上就是信心缺乏的极端形式, 并对非理性的行为决策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