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李毅中:疫情重创下的工业经济和对策措施 详情

李毅中:疫情重创下的工业经济和对策措施

中国企业报 / 2020-07-09 09:54:56

疫后恢复振兴工业经济的几点思考

 
 
三、疫后恢复振兴工业经济的几点思考
 
第一,提振消费,释放消费潜力。首先是保障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才能让人有钱消费。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但占人口40%约6亿人人均只有11579元,即每月不足1000元。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不降是大问题。“两会”开出了一系列保就业的政策组合,各地纷纷行动。山东省出台十条政策,其中对“地摊经济”实施负面清单,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今年免除一切税费。各地采取发放购物券、增加低收入居民价格补给等方式鼓励消费。
 
其次是保供稳价,尤其是百姓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用品。制造业要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种、品牌,要关注疫后民众对性价比、实用性、耐用性,对绿色、安全、健康的要求。服务业要有新销售、新模式、新业态,更快推进工、商、金跨界融合,线上线下结合,采用直播带货、微信代购、拼单团购、打折让利等多种方式促销。如5月中佛山市与拼多多合作“佛山优品馆”上线,有近万家企业和商户参与,市长亲自主持,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播推荐销售。
 
第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准确把握“新基建”。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重点提及老旧小区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项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是指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和相关研发基地等内容。广义地讲,还包括“产业数字化”必需的相关基础设施,以提升老基建和垂直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如电力行业的特高压输电,交通运输行业的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系统等。特高压输电已经搞了十多年,全国已经有27条特高压输电线,实现了“西电东送”,把西部多余的清洁电源和火力电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部、东南,其实也不算是新基建,轧道交通更是这样,高铁、城铁、地铁也已建设20多年。电动车充电桩方面,全国电动车保有量是3810000辆,充电桩是1200000个,比例为3∶1,业内认为应该达到1∶1,所以这三个方面广义上可以做为新基建,但实际上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老基建水平。要准确把握“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不要过度扩张。
 
各类投资项目要科学决策,要注重投入产出比选和成本效益分析,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多方筹集资金,防范债务风险。政府扩大赤字率到3.6%,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银行降准降息、改善信贷,发行地方专项债、企业债,发展股市直接融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基建”要更多向民营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历年统计下来,民营资本只占20%-38%,而我们所有共产投资里,民营资本占60%,这远远不够。同时逐步放宽外资准入。
 
第三,扶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主自救,渡过难关。企业是经济的根基,只有保住企业,才能保住就业、保住民生、保住经济基本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减税降费合计2.36万亿,今年再新增5000亿元。一系列已实行的政策原定6月前到期全部延长到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交纳一律延后到明年。预计今年全年可为企业新增减负2.7万亿元。此外还推出了一批新政以降低企业成本,如工商电价再降5%,电信资费再降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等。要克服阻力,真正落地。在金融方面,推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延长至明年3月底,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当然,政策措施只是外部条件,说到底要靠企业内生动力和内部活力。
 
第四,抓住时间窗口,补短板、强弱项,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中央政治局常委5月14日会议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再次强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我们必须抓紧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和关键材料上有根本性突破,通过创新、科技开发、有效投资、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等,减少进口依赖度,保住我国经济的自身内循环。有力应对、反制外部势力的封锁打压,在这方面,华为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事先增加了储备,一方面扩展国际多渠道供应商,多种方式对外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时间差,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如华为推出了鸿蒙HMS生态系统,以应对Android生态系统的断供,并在使用中进一步改进。
 
两会号召我们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有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只要直面挑战、坚定信心、增强活力,难关一定能闯过,疫后经济的恢复振兴必然充满希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